首   页 走进略阳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略小布带你看文物 | 东门楼与略阳的相知相守

一座城市都有它的灵魂标志

略阳县城东门楼

就见证了略阳的历史变迁

东门楼静静地矗立着

沐浴过阳光雨露的洗礼

经受过地震洪水的考验

几百年以来

用它挺拔伟岸的身躯守候着略阳

来来往往的人们

或在这里驻足、或从这里经过

每天的日升日落、城市的点滴变化

都在东门楼前徐徐展开



   

   

一张张珍贵的东门楼老照片

是我们最美的回忆

接下来

就跟着略小布来体会

东门楼满满的“回忆杀”

清代嘉靖年间《略阳县志》载“略阳县城图”

东门楼,又名古兴州东门楼,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11年),位于八渡河西岸、县城中心广场东则,故名东门楼。

1956年,李可染描绘的略阳东门楼及象山

门楼坐西向东,北靠街道,面对八渡河,抬梁式楼基与护城城墙连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建筑形式为抬梁式,建筑屋架为歇山式重檐二滴水,翘角和垂脊上设五脊、六脊、筒瓦、勾头、滴水等瓦件,为典型的氐羌风格建筑。


       



正德辛未年,因流贼扰乱,巡抚都御史南公章委扶风县知县孙玺始筑之。皆土城,高一丈七尺,周五里。门五,具有楼。巳酉孟夏,知县李遇春因水冲不吉,迁建东南角上,山环水抱,较前加宜,易名曰:“镇江通判马元勋记”。北曰:“拱极”,西曰:“定远”,西南曰:“津通巴蜀”,仍旧名也。

       



东门楼历经无数次灾难,民国二十五年,崔席珍监修东门楼;1981年洪灾后,政府专款维修,尤其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东门楼被列为灾后重建项目,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2014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彩虹的映衬下

东门楼显得更加美丽动


现如今

城市建设脚步加快

道路直畅、路灯明亮

现代化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

东门楼

却仍旧古韵犹存

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