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在《逸周书》中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述。滋润万物生长的水,皆从雨而来。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可适当食用微辛温的食物,比如:葱、蒜、韭菜、香椿等,以生少阳之气。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注意防寒的同时,可增加一些甘味食物的摄入,比如山药、芋头、荸荠、红枣、燕麦、桂圆、糯米等。春季饮食应少食酸味,如山楂、话梅等,忌食鹿茸、辣椒等大辛大热的食物,不利于阳气的疏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雨水时令养生食谱,适合在雨水节气前后享用。材料:山药300克,薏仁50克,芡实50克,大米100克。做法:将薏仁、芡实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晚。大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20分钟,山药去皮、切块,浸在水中防止变黑。锅中适量水烧开,放入薏仁、芡实、大米。大火煮沸转小火熬约30分钟至软烂,放入山药块,煮约10分钟即可。
材料:丝瓜30克,鲜猪肝40克,猪瘦肉50克,大米80克,姜片、香菜、盐、味精各适量。做法:丝瓜去皮切小块;大米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猪肝、猪瘦肉分别切薄片,用少许盐腌10分钟。锅置火上,放入大米,大火煮沸后加入猪瘦肉片、姜片,转小火熬煮30分钟,加入猪肝片、丝瓜块煮15分钟至粥烂,加盐、味精调味,撒上香菜段即可。功效:丝瓜味甘,性凉,有清热利肠、凉血解毒、活络通经等功效,是春季清肝火的佳品。
材料:荠菜150克,嫩豆腐200克,盐、味精、湿淀粉、麻油适量。做法:荠菜洗净切碎,豆腐切成小块。锅中加水烧开,加入豆腐煮沸后,再加入荠菜煮至熟烂。最后加盐、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功效:荠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功效,与豆腐同煮,既营养丰富又易消化,适合雨水节气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