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走进略阳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专项规划】略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及直属单位,驻略各单位:

略阳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略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127

略阳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汉中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略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我县位于汉中市西缘,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处于陕甘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42′~106°31′,北纬33°07′~33°38′之间。辖区东、南与陕西勉县、宁强县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康县、成县、徽县接壤。县境内宝成铁路纵贯南北,345国道和十天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县、镇和村级道路四通八达,基本覆盖全境,交通较为便利。辖区面积2831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202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4.4万人。

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北部为南暖温带,南部为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11.2℃;年均降水量826.2毫米。全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春冬两季较少,夏秋两季较多,7-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月平均降水量7月达最大值187.3毫米,其次为8月162.7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因此,在7-9月这段时间内高强度降雨量易激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年最大降水量1353.3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597.9毫米

地表水主要为河流,分属嘉陵江和汉江水系。煎茶岭以东为汉江水系,其流域总面积81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9%。其余为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由徽县虞关进入县境,河床宽约60,由北而南,过白水江、徐家坪、兴州街道办、乐素河等镇,在县境内流程86.75公里,集水面积201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1%。干流平均比降1.35‰,实测最大径流量8630立方米每秒,洪水位644.96(略阳站1981年8月),最小径流量11.5立方米每秒(略阳站1973年1月3日),年径流总量为443.6×108立方米

2020年我县生产总值63.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5

(二)地质环境基本特点

地形地貌总体轮廓呈高山狭谷特征,按其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剥蚀山地和侵蚀--堆积河谷两大类,剥蚀山地按高程又可分为剥蚀高山、中山、低山三个亚区。剥蚀高中山在我县境内为海拔在1800以上,2500以下的山地,平面分布面积为17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局部也有高中山区。剥蚀中山分布在区内中部为核心的大部分地区,面积为1219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800之间。剥蚀低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在我县南部与高中山、中山相间出现。剥蚀低山面积1418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1000以下。侵蚀--堆积河谷指嘉陵江及支流与汉江支流黑河、白河等河谷区,主要包括河床、漫滩、阶地等,河谷宽度除嘉陵江较宽外,其它大多小于100,多数支流没有阶地。

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碧口群、震旦系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及各期火成岩与新生界第四系。大地构造断裂构造极为复杂,大地构造以东西向线状褶皱为主,断裂构造存在正逆断层,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断裂构造为褒城--略阳深断裂、茶店--略阳断层、艾叶--接官亭断裂、略阳县--阳平关断裂。县域内大多数断裂的形成可追溯到古生代或前寒武纪,而在以后的历次地壳运动中又持续活动,受喜玛拉雅运动影响,晚近期活动的很强烈。受上述构造影响,区内岩体节理裂隙十分发育,不仅分割岩体使其支离破碎,而且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境内历史上有地震活动记载,但强度不大,频度不高。据史料记载,自公元417年至1966年,产生大于4级的地震只有一次(1631年,略阳南略勉断裂带产生一次4.75级地震),其余皆为小震和微震。但邻区强震大震对我县产生较大影响,如历史上的甘肃武都(1879年)、四川松潘(1976年)等大震都使我县发生了滑坡、崩塌现象;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在该区的烈度达到了6.4度,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根据国家地震总局全国地震烈度表及区划图,略阳地区地震烈度为Ⅶ度区。

(三)地质灾害现状

我县位于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地形切割强烈,坡度多在25度以上,总体轮廓呈高山狭谷特征,降雨丰沛,地质构造复杂,为典型的孕灾地质环境。我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五种。

2020年底,我县地质灾害点共464处,其中滑坡380处,崩塌48处,泥石流19处,其它地质灾害17处,严重威胁居民30614330438688间房及17所学校和30个单位、游客、河道、道路、过往行人及车辆,潜在经济损失321558万元。其中有部分灾害隐患点经济损失及危险个体尚未统计完全。

滑坡:380处,占总灾种的81.90%。按类型分为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岩质滑坡。堆积层滑坡分布最广,共328处,主要分布在第四纪松散岩类分布的低中山斜坡地带。黄土滑坡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的白水江镇、马蹄湾镇和西滩坝镇,其物质成分主要为全新世和上更新世黄土,发育在各斜坡低凹地段,共计47处。岩质滑坡共5处,坡体均为顺坡向斜坡,滑面受基岩风化差异面或片理面控制,后缘则受拉张裂隙或节理裂隙控制,滑体物质主要为强、弱风化千枚岩、板岩或灰岩。

崩塌:48处,占总灾种的10.34%。其中岩质崩塌40处,堆积层崩塌4处。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宝成铁路略阳段和G345国道略阳—勉县沿线,在区内通往各镇的次一级公路上也有分布,主要产生在较为坚硬的碳酸盐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岩浆岩(辉绿岩、闪长岩)和变质岩(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粉砂质板岩)中。

泥石流:共发育19处,占总灾种的4.09%。分布在兴州街道办、横现河街道办和马蹄湾镇、白水江镇、白雀寺镇、郭镇和观音寺镇5个镇,主要发育在嘉陵江的各支流及其支沟和汉江支流黑河的支沟中,均为暴雨型稀性泥石流或水石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的采矿点、选矿厂和采石场,产生大量的矿渣、尾矿和废石遗弃沟中,成为泥石流的重要物质来源全县为泥石流多发区,且不规范的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泥石流隐患点占有一定比重。

地质灾害:共有17处,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分布比较零乱。

“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十”期间,县政府逐年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通过制定规划、方案、预案,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降低了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受灾地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山区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地质灾害防治由专项治理发展到目前的综合体系建设,县域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加强。

1.地质灾害调查与排查全面推进,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

实施了《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与排查全面推进,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查明了单体隐患点地质灾害类型、成因、诱发因素、特征和危害等,查清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底数,对其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提出了群测群防和工程治理等防治建议。每年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三查”工作,对地质灾害隐患实现动态更新,及时有效管理风险

2.专群结合体系基本完善,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

1)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监管责任得到全面落实

每年汛前印发《略阳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每年地质灾害巡排查和调查的基础上,完善更新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组织各镇街道发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按照“预报到村、预案到点、预警到户”原则,逐镇、逐村、逐组、逐院落、逐户夯实地质灾害预防责任。

2)借助技术单位力量优势,建立“平战结合”体系

2019年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建立了地质灾害“平战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由专业技术单位派出专家常驻协助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定期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检查,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加强日常隐患巡查工作,动态巡查、重点核查,及时发现险情,及时组织撤离。“十”期间,共会同技术支撑单位专家开展应急调查135起,成功预报3起地质灾害,避免21名人员伤亡有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不断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建立了略阳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平台,灾害气象信息的预警预报精准度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针对冬春季和汛期不同时段,结合气象信息,为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指导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避险转移,保障了受威胁群众安全度汛。

立了人防+技防+气象的监测预警体系对每个纳入预案的灾害点,均明确了监测人、负责人、责任人及防抢撤预案,建立和完善了点、村、镇、县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群测群防水平显著提升完成菜籽坝(谭家院)居民点滑坡、凤凰山滑坡5处滑坡地表绝对位移计、相对位移计、深部位移计、降雨量计以及预警广播等53台专业监测设备的安装,完成了尚书地滑坡、猪咀崖滑坡等3处地质灾害专业点建设,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第一时间获得灾害点发展情况,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0年,根据《陕西省2020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试用工作实施方案》,县积极争取,成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试用工作示范县之一完成142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普适型监测设备试用建设

4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工程建设安全运行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确定项目选址、布局,分级合理备案规范,有效降低了建设工程项目遭受地质灾害风险。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稳步推进,保障人民财产安全

按照“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及应急管理。累计争取中省市补助资金4179.6万元,对横现河镇王家院滑坡、黑河镇臭椿树梁滑坡、白雀寺镇政府后滑坡、观音寺镇政府滑坡、兴州街道办阳沟岩质边坡、大坝村上长湾滑坡、吴家营灯盏窝滑坡进行了工程治理。2018年,受“7·11、7·14”暴雨洪灾影响,我县受灾严重,争取应急管理部救灾资金1900万元,对兴州街道办凤凰山土产公司后滑坡、南山滑坡、横现河镇街子梁湾滑坡、金家河镇走马村卫生室后滑坡郭镇金洞坪不稳定斜坡5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工程治理。2018年、2019年、2020兴州街道办黄马地坎滑坡、略钢教育处后滑坡、马蹄湾镇马蹄湾沟泥石流、郭镇后头湾滑坡、阳山滑坡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总投资2727.5万元;对10处小型地质灾害点进行了排危除险,总投资约280万元;同时完成了凤凰山滑坡专项勘查工作。

面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遏制了矿山地质灾害发展势头,完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对闭采的22处矿山,实施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治理面积98.67公顷,工程投资10272.07万元,基本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

4.地质灾害避灾搬迁成果显著,城镇化率得到提高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搬迁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引导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搬迁,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防范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县9个镇设置移民集中安置点20处,对稳定性差、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住户进行搬迁,截2020年底共搬迁地质灾害威胁对象215户814人。通过搬迁避让,不仅避免了地质灾害的威胁,同时也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搬迁避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

5.能力建设

采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了镇、村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和防灾减灾能力“十三五”期间每年定期邀请省市专家集中开展全县集中培训工作,每年积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开展科普宣传,并举办了多期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培训班。针对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薄弱环节,开展了“农村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五到位”培训。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业培训5次,受训人员1500余人,其他方式培训宣传人数约50000人,发放滑坡、崩塌、泥石流知识读本、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片光盘、宣传折页、宣传画等各类宣传资料35000余份;电视台播放宣传片、科教片230余期,极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地质灾害预防能力。开展地质灾害预案演练780次,参演观摩人数约69400余人。其中市级应急预案演练1次,市自然资源系统与县上各镇、部门300余人参与了观摩;县级应急预案演练3次,参演人数1000余人,镇应急预案演练60次,参演观摩人数6500余人;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抢撤”预案演练716次,参演观摩人数12200余人提升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1.面临的形势

1)新时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这为我们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等重要指示精神,不断筑牢筑实地质灾害安全防线。

2)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守护好秦岭生态,严格执行《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在绿色防治生态修复上下功夫厚植高质量发展本底,不仅要防治地质灾害隐患,还要充分考虑防治措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打造宜居宜业的略阳生态环境。

3)地质灾害高发的趋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通过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尤其2018年以来综合防治体系的实施,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我县以中低山地貌为主,地形切割强烈,坡度普遍大于25度,地质构造发育,岩石风化剥蚀较强烈,地质环境脆弱的背景长期存在,极端天气人类工程活动的不利影响有增强趋势,地质灾害高发、频发趋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

2.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全区域的风险防控不足已发现的隐患点在“十三五”期间已经部分得到综合治理,新发现的隐患点按照“即查即治”的要求消除隐患,可以得到有效防控,但隐患点具有隐蔽性,有部分的地质灾害并不发生在已查明的隐患点,以往的风险管控主要是针对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缺少对地质灾害全区域的风险防控。

2“灾害链”的整体把控较少。目前的防治工作主要针对单一的灾种,与目前灾害链的现状不吻合,灾害链涉及一系列的灾害,灾害链不可能分割,防治也不能分开。仅靠自然资源部门应对地质灾害是防治的短板,而地质灾害防治涉及自然资源、水利、气象、交通、建等多部门要从单部门应对单一灾种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转变。

3多种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依然存在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大雨、暴雨、连阴雨等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可能性依然很大,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县内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具有突发性性,地质灾害防范难度较大,防灾任务较重。同时,城镇建设中各类工程活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依然存在,山区农村不合理切坡建房诱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较大。

4“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地质灾害风险区尚未全部调查清楚,已查明的风险区防治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5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近年来,通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专业化监测、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时间不长,自动化监测点偏少;建成的自动化监测点在监测指标选取、预警阈值设定上还不够科学、准确;监测设备有待更新和完善,监测手段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不足。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已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列入政府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十分有限,还未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资金短缺,群测群防人员补助标准偏低,汛期地质灾害调查及应急管理无经费来源,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中省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还不能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经费不足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7)地质灾害发生面临转变。从发生时段上来看,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从季节性向全年性转变;从引发因素上来看,地质灾害由单一的自然因素向多因素耦合转变,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逐年递增;从近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位置来看,部分地质灾害的低易发区也转变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聚焦“隐患在哪里”“地质体结构是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等关键问题,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逐步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紧紧围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能力建设等,加快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广域防灾,创建安全城市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防灾减灾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管理,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统筹推进、突出重点

统筹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突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等基础工作的重要作用。聚焦重点地区、重点隐患和重点时段防灾减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防范和化解重点地质灾害风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提升能力、降低风险

逐步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把降低地质灾害风险贯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链条。在加强“人防”的同时,积极实施“技防”战略,实现“人防+技防”的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升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工作水平,提高综合治理工程防御水平,努力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面完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与评估工作,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群测群防实现全覆盖,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统筹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工作更加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2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发展思路,完成县级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开展完成徐家坪镇、兴州街道办、接官亭镇、郭镇、黑河镇、硖口驿镇6重点镇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3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做好规划期内的监测预警工作,对威胁10人及以上的灾害点做好普适型监测

4将具备搬迁条件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进行搬迁安置,“十”期间计划搬迁31户,提高城镇化率10处威胁学校、城镇、重要设施及居民集中区的或者威胁人数较多、稳定性差、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对19处稳定性较差,威胁人数30人以下、易于全部搬迁的搬迁项目和以清除、固定、削坡、支挡等措施为主的地质灾害简易治理且治理费用在30万元以下的项目进行排危除险

5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初步形成“一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一坡(沟谷)一管控”工作机制(技术体系、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等)

6)不断壮大地质灾害防治人才队伍,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加强县、镇两级地质灾害防抢撤机制体制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装备救灾及物资建设,提升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应急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争取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升格,增加人员。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引进专业技术人员,适时补充、调整群测群防人员,优化队伍结构。

7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信息化、快速化、准确化,提高政府决策和快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8加大地质灾害重要隐患点勘查治理,对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消除隐患;对每年突发或地质灾害险情加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应急管理工程,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9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大力提高广大群众和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技能,积极开展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得到稳步提升

10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扩大宣传范围,确保地质灾害易发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知晓与全覆盖

11)保障资金,通过多方筹措资金,逐年增加防治资金投入。

三、地质灾害区划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总面积为364.8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2.87%,有地质灾196处。主要分布于宝成铁路沿线和嘉陵江沿岸、青泥河、乐素河公路沿线、徐家坪的西部、略勉公路兴州街道办至硖口驿镇沿线以及硖口驿的西部地区。其中:滑坡崩塌高易发区面积为23.08平方公里,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集中发育,该区主要分布于宝成铁路红-卫坝车站附近及石坝一带、兴州街道办大石碑子硖口驿五间桥以及徐家坪碾沟大庄等地区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面积为26.52平方公里,分布于兴州街道办七里店、白水江镇白水江站至麻柳塘一带、略勉公路沿线的接官亭亮马台滑坡高易发区面积315.23平方公里,占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的86.4%该区主要为除了上述三种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外的其它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因其灾害类型几乎全是滑坡,故称之为单一的滑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为855.65平方公里,占我县总面积的30.02%,有地质灾害177处。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泥石流次之。该区主要包括西汉水沿岸、横现河街道办事处、白雀寺至郭镇公路沿线,接官亭镇林口至杨家坝李家咀一带、黑河至观音寺镇一带、兴州街道办至五龙洞、白水江镇公路沿线、郭镇杨坝河流域以及平行于嘉陵江沿岸的狭长地带。其中:滑坡崩塌集中易发区面积为3.5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兴州街办吴家营、牌坊坝公路沿线斜坡地段,为滑坡崩塌集中发育地带泥石流中易发区面积5.44平方公里,该区位于县东部观音寺镇纪家沟流域及附近支沟、郭镇的杨坝河流域滑坡中易发区面积为846.68平方公里该区包括除了滑坡崩塌中易发区和泥石流中易发区之外的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全部地区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为1196.5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2.23%,有地质灾害80处,主要分布于白水江镇北部和西部、西淮坝镇珍珠山至徐家坪任家台、郭镇西北部、金家河邓家营至白雀寺石登山、郭镇樊家尖至白雀寺混人坪、乐素河西南部、白雀寺镇中坝子东部至兴州街办南部、接官亭小沟里至杨家坝大院子、观音寺孟家河至炉子坝、两河口至观音寺北部以及白水江镇高山坪至白石沟蔡家河一带。

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为416.5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70%,有地质灾害11处,主要分布于我县高中山以上人口稀少区,仙台坝镇、两河口镇东南部,白水江镇南部,西淮坝镇北部,各镇办平坝区,嘉陵江、西汉水、青泥河等河流的河谷地区。

(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根据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结果,结合《略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规划期重要工程建设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分布,以及人员密集区、重点交通干线、学校、景区、地下管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分布位置,将全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共划分出2个重点防治区8个次重点防治区和11个一般防治区

1.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包括宝成铁路沿线、嘉陵江两岸345国道县城至硖口驿镇沿线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为300.29平方公里

1宝成铁路沿线、嘉陵江沿岸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白水江、马蹄湾、徐家坪、白雀寺以及乐素河四个镇和两个街办以及县城、宝成铁路沿线和嘉陵江两岸的长条带状地段,面积为198.81平方公里。由于宝成铁路的修建和嘉陵江水位变化的影响,加之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十分强烈,地质灾害多为人为因素所致,尤以县城及周边地区最为突出,地质灾害异常发育。

县城至何家坟地段:该段位于嘉陵江左岸的县城和八渡河下游沿岸的兴州街办何家坟村及其周边地区,面积为13.66平方公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等原因,地质灾害大都处于危险、次危险状态。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进一步加大,挖山占地现象将更加突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故该地段为最突出的重点防治地段。

白水江地段:该段主要位于白水江镇及其周边地区,包括白水江火车站、小河村、大沙坝、封家坝等村庄,面积为17.51平方公里,突出的重点防治地段。

该区域内其他重点防治地段,面积为167.64平方公里。

2略勉公路县城至硖口驿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兴州街道办事处和接官亭、硖口驿2个镇公路沿线地带,面积101.48平方公里。地貌上属于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人类工程活动比较频繁,地质灾害隐患发育。

七里店--阁老岭段:面积为9.91平方公里,该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以滑坡为主,多为堆积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次之。其中危害严重的是枝草沟泥石流,故该地段是突出的重点防治地段。

亮马台--观音堂:面积为2.70平方公里,该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别是该区范围分布有几个尾矿坝,极易变成泥石流的物源,故该地段也是突出的重点防治地段。

该区域内其他重点防治地段,面积为88.87平方公里。

2.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包括西淮坝、徐家坪部分地区、黑河、观音寺部分地区、横现河—郭镇公路沿线、青泥河沿岸、乐素河以西公路沿线、兴州街道办五龙洞以及史家院—郭镇公路沿线的广大地区,涉及县域内10个镇,都是地质灾害较为易发的区域,总面积715.52平方公里。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全区共分为八个次重点防治区,5个重点防治地段即徐家坪杨半坡—裴家庄地段、金家河段、杨坝河段、黑河镇上营—熊家营段以及观音寺地段。

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貌上属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较少,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的镇驻地、公路沿线边坡地段、村民开垦耕植的斜坡、民宅周围的斜坡地带以及矿山开采区。由于该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驻地、公路沿线,加上铁矿、磷矿等矿山企业较多,因此,地质灾害对其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1)西淮坝—郭镇药木院村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西淮坝至木瓜院公路沿线,西汉水、窑坪河沿岸以及徐家坪的刘家庄至木瓜院公路沿线地带,面积161.99平方公里。由于该区西淮坝西北与甘肃黄土高原接壤,西淮坝乡境内滑坡多为黄土滑坡,而窑坪河流域则多为堆积层滑坡,崩塌较少,规模也小,多为小范围的土质斜坡局部滑塌。该区重点防治地段为杨半坡—裴家庄地段,面积14.04平方公里,该段地貌上属于中低山区,裴家庄和杨半坡附近堆积层滑坡发育。

2)横现河—郭镇公路沿线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横现河、金家河、郭镇等3个镇的公路沿线地带,面积86.59平方公里。地貌上属于低山区,发育地质灾害主要为堆积层滑坡,公路沿线多处出现局部滑塌。重点防治地段为金家河段和杨坝河段。

3)青泥河沿岸次重点防治区

该区位于略阳北部的白水江镇青泥河两岸的狭长地带,面积23.18平方公里。地貌上属于低山区,因与甘肃黄土高原相接,两岸斜坡上黄土覆盖层较厚,故黄土滑坡较为发育,加之青泥河沿岸地带,人类工程活动较强,植被破坏,地质灾害危害较严重。

4)黑河——观音寺次重点防治区该区主要包括黑河、两河口、仙台坝以及观音寺4个镇驻地以及镇与镇之间公路沿线地带,面积为220.15平方公里。其中堆积层滑坡主要分布于村庄、居民点附近及沟谷斜坡地带,而崩塌主要分布于公路沿线,地面塌陷则发育于黑山沟铁矿区。该区重点防治地段为黑河镇上营——熊家营段和观音寺段。

5)乐素河以西公路沿线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乐素河镇以西公路沿线的任家坝至庞家垭一带以及白雀寺乡的贤草沟等地段,面积30.07平方公里

6)兴州街道办——五龙洞镇白水江公路沿线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兴州街道办五龙洞镇、白水江镇3个镇之间公路沿线地带,面积122.06平方公里

7)史家院——郭镇公路沿线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白雀寺西北部、史家院至郭镇公路沿线地带,面积46.14平方公里。地貌属于低山区,地形起伏变化大,镇与镇间公路沿线斜坡上开垦耕地,植被破坏严重,堆积层滑坡发育

8)麻柳铺—腰庄公路沿线次重点防治区该区包括麻柳铺—腰庄公路沿线地带,面积11.30平方公里。地貌属于低山区,地形起伏变化大,镇与镇间公路沿线斜坡上开垦耕地,植被破坏严重

3.一般防治区

该区包括白水江张家坪以北、西淮坝蒋家岩至徐家坪任家台、白水江高山坪至白石沟蔡家河一带、两河口和仙台坝的北部、白雀寺中坝子至接官亭李家咀一带、观音寺南部至黑河坝、徐家坪李家山至西淮坝刘家山一带、郭镇西北部、金家河相公山至史家院石登山一带、史家院至郭镇西南部以及乐素河镇西南部等11个一般防治区,覆盖了我县广大地区,面积为1817.82平方公里,地貌上多属于中山、高中山区,人口稀少,人类工程活动较弱,植被较好,地质灾害不甚发育。

4.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的镇街道

根据灾点数量及地质环境综合分析,兴州街道办、横现河街道办和白水江、马蹄湾、徐家坪、乐素河、白雀寺、郭镇、金家河、接官亭、硖口驿等镇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镇

5.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路段

根据交通路段的重要性,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近年来灾情和险情发生频率,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路段:勉康路、十天高速、宝成铁路、略乐路、略徽路、略观路等沿线,345国道横现河至郭镇段、阁老岭段在汛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6.重点防治景区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寺旅游景区,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景区开发建设,景区周围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较高,危害性较大,对游客、过往车辆安全构成威胁,应重点防治。

7.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期和监测期

我县每年6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以上,全年约90%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在此时段。因此,69月份是我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地质灾害与强降雨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具有“滞后性”(一般滞后37天),故除强降雨期间外,雨后37天仍为重点监测期限。

8.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分工

对村镇、学校、医院、景区等人口集聚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由建设、教育、卫健、文旅等部门负责落实防治措施;对公路、铁路、水库、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由交通、水利、发改等部门负责落实防治措施。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工作的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相关职责,形成县政府负总责、主管部门具体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水利、矿山、建设、交通、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在汛期来临之前,对各自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区进行全面排查和布署,把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并予以公告,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原则,划分防治区,分清主次、轻重、缓急,针对不同防治区有的放矢,分步实施。按照“查隐患、全覆盖,强预警、保底线,减存量、重效果,控增量、严监管,提能力、保质量”等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思路,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大体系开展。

调查评价

1.地质灾害风险普查

在县(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主要完成地质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为全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风险信息和决策依据。完成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更新1:5万易发分区图、风险区划图、防治区划图,建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数据库。

2.重点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

在《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2018~2022年)》和《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1:5万)的基础上,对徐家坪镇、兴州街道办、接官亭镇、郭镇、黑河镇、硖口驿镇6个重点镇开展《重点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1:10000)工作,研究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和成灾机理,划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和地质灾害防治区,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3.年度地质灾害“三查”及应急调查工作

对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开展年度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重点做好雨前、雨中、雨后“三查”,对新发现的疑似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组织调查认定,对具备核销条件的隐患点进行核销,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更新。

4.开展地质灾害专项勘查

对险情等级中型及以上未进行综合治理且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项勘查,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定性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完成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勘查。

5.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包括移民搬迁点等建设工程,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威胁性评估,确保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对最大限度降低或防止地质灾害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监测预警

全面建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专业监测、普适型监测、气象预警相结合的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1.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更新及升级

随着规划的实施,通过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手段对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逐步消除,但受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工程活动不确定因素影响,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以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基础,兼顾避灾搬迁安置点及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更新群测群防点威胁人数、户数、财产及监测人、责任人等基础信息,将户主、单位法人等最小单元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确保在册隐患补助,为群测群防员购置人身意外保险,确保在册隐患点和已查明风险区的群测群防工作正常运行。进一步夯实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工作机制。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加大群测群防员的培训力度和装备建设,提升群测群防工作水平。计划按年度对所有在册隐患点和落实监测人、责任人的风险区完成群测群防维护,完成82处在册隐患点升级工作。

2.专群结合监测网络建设

一是进行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提高地质灾害监测效率和数据获取的精度,开展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地质灾害变化趋势研判;二是积极探索极高、高风险区区域性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根据需要开展以位移、裂缝、含水率、降雨等要素为主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三是构建“人防+技防”预警响应机制,明确预警、预报、预测的流程,提升监测预警工作水平;四是开展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模型研究,综合分析雨量、位移、加速度等监测数据,合理设置阈值,研究临灾判据,建立预警模型,实现精准预报预警。计划建设专群结合监测预警试验点83处。

3.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省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与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项目报送系统实现信息同步互联互通,互连互通。共享地质灾害一张图展示、地质灾害大数据分析应用、监测预警、气象预报预警、群测群防、项目管理、信息报送等功能和服务利用省、市移动平台APP,实现地灾监测数据上报、监测数据查询、巡查巡检、巡查上报审核、信息报送、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设备监测预警信息等功能,完成各系统之间分散信息的整合,精准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综合治理

1.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对现有的威胁学校、城镇、重要设施及居民集中区的或者威胁人数较多、稳定性差、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支持,地方配套,分轻重缓急逐步进行工程治理,确保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实际情况及资金安排,我县选取10个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分年度开展工程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略阳县地质灾害治理规划表 4-1

序号

隐患点

编号

隐患点

名称

隐患点位置

灾害类型

规模

等级

险情

等级

威胁对象

投资估算

(万元)

实施

年度

备注

财产

(万元)

1

LY238

上坝滑坡

徐家坪镇明水坝村明水坝组

滑坡

中型

中型

15

57

68

400

283

2021年

2

LY171

龙洞背崩塌

兴州街道办大坝村

崩塌

中型

中型

21

71

131

1800

625

2021年

3

LY559

马家湾滑坡

徐家坪镇周家坝村马家湾组

滑坡

小型

中型

16

65

80

800

337

2021年

4

LY214

史家院工作站背后崩塌

白雀寺镇蒿坝村蒿坝组

崩塌

中型

中型

7

246

171

1500

253

2021年

史家院九年制学校师生223人

5

LY499

岩房坝滑坡

黑河镇岩房坝村

滑坡

小型

中型

15

56

97

912

112

2021年

6

LY126

店房坎滑坡

郭镇西沟村梅家院组

滑坡

中型

中型

24

98

110

1100

370

2022年

7

LY491

周家山滑坡

黑河镇高家坎村大梁组

滑坡

小型

中型

9

30

49

730

229

2022年

8

LY013

马家山滑坡

兴州街道办官地山村

滑坡

中型

中型

34

143

155

1500

230

2023年

9

LY072

上下坪滑坡

白水江镇权力村上下坪组

滑坡

小型

中型

33

120

156

958

600

2023年

10

LY146

元坝子滑坡

黑河镇上营村鱼洞子组

滑坡

小型

中型

14

45

67

500

170

2025年

合计

3209

2.地质灾害排危除险

对调查发现的风险高、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工程治理措施,组织排危除险。计划完成1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危除险。

3.搬迁工程

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搬迁点住户,做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对象的审查工作;对于搬迁安置点选址,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确保新址避开地质灾害威胁。按照分级治理、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1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全面总结陕南移民搬迁成就、经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完成《略阳“十四五”避灾搬迁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实施31户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

4.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针对我县汛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突发性特点,在册地质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害纳入应急管理项目,确保受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风险管控

严格执行《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加大全范围内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监管。加强对辖区内重要工程建设活动检查、抽查《条例》和《办法》落实情况,做好监督检查记录,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做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风险的源头管控,加大监督检查,防范建设工程遭受、加剧地质灾害或工程建设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极高、高风险区,以正在开展的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为基础,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机制,强化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极高、高风险双控全过程和用途管制,确保信息化贯穿地质灾害风险双控全过程

能力建设

1.科普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宣传展板、科普读物、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册等载体开展有关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读物形式多样的防灾避险宣传。充分利用世界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围绕中、省确定的活动主题开展《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办法》《略阳县地质灾害避险自救知识汇编》及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等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宣传队进村镇进学校进企业进行宣传,达到“百村培训、千户避险”目的。将地质灾害防灾避灾知识、法律法规植入人心,通过科普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临灾自救能力。

2.地质灾害隐患点培训

县自然资源部门分年度举办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政策法规、防灾减灾业务培训对镇、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人和监测人开展政策法规、识别方法、监测方法、避险技能培训,提高防灾技术水平。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开展临灾避险知识技能、自救互救能力培训,提高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3.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应及时修编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演练,包括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防、抢、撤”避险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指挥救援能力、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初进行全覆盖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极高、高风险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每年开展一次演练,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4.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及联动机制

进一步加强县级地质灾害防抢撤机制体制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救灾储备和物资保障等工作,成立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县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及应急处置工作。实现自然资源、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对雨情、水情及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的联络畅通,及时准确提供监测预警及险情灾情信息。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各镇应分别设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所在镇街道办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及时有效地组织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各应急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立即到达规定岗位,紧急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5.县级装备更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装备配置及时更新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所需的无人机、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传真机、对讲机、GPS、罗盘等基本装备,以及防治人员排查、巡查所需个人装备。

人才队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发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地质灾害专业组专家在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处理、应急管理与咨询、调查评估与认定、决策建议、制度制定、教育培训等工作中的作用,保证相应数量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遇突发地质灾害时,提供应急指导、咨询和决策建议。县自然资源局应补充至少1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6.“平战结合”技术支撑单位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略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平战结合”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优势;技术支撑组承担地质灾害的应急技术支撑工作,日常配合县自然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等工作;参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计划

防治工作根据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规划期内防治工作实施期限具体安排如下:

实施计划表 4-2

序号

建设内容

备注

1

1)全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83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

4)5处综合治理,4处排危除险,专项勘查1处,2个城镇风险评价

5)16户受威胁群众搬迁

6)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21

2

1)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2处综合治理,3处排危除险,专项勘查2处,1个城镇风险评价

4)15户受威胁群众搬迁

5)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22

3

1)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2处综合治理,4处排危除险,专项勘查1处,1个城镇风险评价

4)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23

4

1)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4处排危除险,专项勘查1处,1个城镇风险评价

4)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24

5

1)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查”、新增点认定和核销、灾险情应急演练与调查

2)群测群防网络开展动态更新,在册点监测补助和升级

3)1处综合治理,4处排危除险,专项勘查1处,1个城镇风险评价

4)科普宣传、培训、演练

2025

五、资金估算与筹措

“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紧紧围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管控、能力建设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总经费估算6478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补助5172.6万元,市级财政补助1088.2万元,县财政筹资217.2万元。

(一)投资估算依据

1)调查评价类: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试行)》、《陕西省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10000)》

2)监测预警类: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试行)》

3)综合治理类:依据《陕西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17年)、《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年)

4)风险管控类:按照市场价格及结合往年实际发生费用确定依据

5)能力建设类: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试行)》,并结合市场价格确定

6)《汉中市“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的其他地质灾害: 没有预算标准参考的其它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十”期间实际发生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作为参考依据,进行经费估算。

(二)经费估算及投资构成

本规划经费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构成:一是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共需资金1170万元,二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资金1046万元,三是综合治理工程资金3934万元,四是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费用25万元,五是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资金303万元。

(三)经费估算及年度经费安排

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投资估算汇总6478万元。年度经费为2021年防治经费2973.4万元,2022年防治经费1135.4万元,2023年防治经费1286.4万元,2024年防治经费456.4万元,2025年防治经费626.4万元。

(四)经费来源

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工作,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依托省市财政支持的同时,需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经费来源于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等。应充分利用“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国家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避灾搬迁政策”“中央自然灾害救灾的有利时机,多方位争取项目和资金。

2)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综合治理、应急治理;应急治理、监测预警项目每年申报,资金需要县财政配套的前提下申请中省市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3)地质灾害居民搬迁避让工程经费由省市民政部门、移民部门筹措,不列入本规划。

4)对规模小、易于治理、治理费用小的地质灾害点按照谁破坏谁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由责任单位承担。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责任

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高效灵活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主要建设任务要纳入到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中,把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部署到年度防治方案中、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形成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镇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筹措,保障防治经费

在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相关部门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地灾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和防治项目资金到位。要切实监管好专项防治资金,确保专款专用,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将防治资金与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减少受威胁群众、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挂钩,提高防治资金绩效目标。

(三)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督导检查

以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为导向,以指导规范工作为目标,加快制定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制度办法,建立高效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防治工作效率、减轻防治工作压力。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单位的防治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自然资源、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定期对项目开展完成情况、资金配套落实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进展等进行专项检查、审计和绩效评估,并将检查、审计和评估结果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评估结果与下年度资金安排挂钩。

(四)强化协调配合,形成防范合力

自然资源、应急、气象、防汛、住建、水利、交通、教育、地震、文旅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做好本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上,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共同防治地质灾害。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的双控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科学农村住房建设类基础设施和工程规划建设、山区城镇与农村住房建设等与地质灾害防治相统筹。督促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施工单位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严格落实防灾主体责任。

(五)制定监督评估制度,确保实施到位

强化《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保障《规划》各项任务全面完成。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年度任务、中期进展和总体执行情况的评估和总结制度,及时开展对全县地质灾害防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指导和专项检查。对引发地质灾害以及落实《规划》责任不到位的,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七、附则

本《规划》经略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略阳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